您好,欢迎访问6163银河.net163.am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与科研 >> 学术交流 >> 正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忠廉教授莅临我院举行座谈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17      

    2018年5月15日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黄忠廉教授莅临我院进行了交流座谈。该座谈在银河逸夫楼会议室举行,由副院长杨元刚教授主持,外语学院各语种骨干教师及研究生参加座谈。                   

座谈伊始,黄教授指出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政府又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实打实地研究出有价值的东西需要研究者找准新颖的立足点。以“外译学”为例,黄教授从逻辑思辨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着重对“外”字进行了解读。就其原因而言,因为当下的主流是“内译”,例如联合国就鼓励译员做外语到母语或者与母语水平相当的第二外语的翻译,非主流的才需要明确突出;就其方向性而言,有其自身的特性,与“内”对照研究,可以探索其研究价值。杨教授就此指出我院师生应向黄教授学习,广泛涉猎文史哲书籍,提升哲学思辨能力,增强自身文学素养。  

紧接着,黄教授分享了自己写作的经验,他说用“解构”的方法对写作很有益处。要“解构”就要先弄清事物之间的共性、个性和特性。黄教授强调了语言研究的重要性,他说“基于语言的研究是最根本的研究”。他鼓励师生关注语言本身,以“source language”为例,中文通常译为“源语”,但实则用“原语”更为贴切。他还指出现代人过多的关注图片和视频,缺乏对文字的敏感性,例如同学在食堂吃饭点菜时很少用语言表明而是借助肢体动作完成,这一现象虽看似无关紧要,但是长此以往,人们对菜肴的食材会越来越陌生,自己都糊里糊涂,那又何谈“中国文化走出去”呢?这一番例证着实让我院师生深受启发,意识到关注语言本身和关注社会的重要性。  

随后,黄教授与我院师生展开了精彩的互动。我院殷燕教授就人文社科项目申报方面征询了建议,黄教授对课题的价值创新与基础两个层面进行略微延伸,为我院骨干教师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我院吕奇副教授就中国文化外译中主流与非主流、官方与民间在外国接受度不对等的现象提出疑问,对此黄教授提出了“中国文化外译优先战略”这一概念进行解读,强调要考虑翻译的渠道、行为及主体,并提出了“新的四大发明不用译”、“翻译的供给侧”等观点和概念。我院韩晓龙博士就伦理学和翻译学结合方面提出疑问,黄教授也列举了伦理学和翻译学完美结合的一例给出指导。  

最后,黄教授再次鼓励我院师生多读书,只有不断增强自身文学素养,才能写就好文章,要做到“行走即思考,落座即写作”,并告诫大家做文章要写好“四个第一”,第一段、第一行、第一句、第一个字,真正做到虎头豹尾,同时要积极写作,只求思想不重篇幅,大胆投稿,不断积累。  

整场座谈内容丰富,气氛活跃,我院师生都获益匪浅,深受鼓舞,对提高我院师生的综合素质及人文素养有重要启迪作用。  

   

专家简介:黄忠廉 1965年生于湖北兴山,博士,二级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协作导师。翻译理论家,变译理论创始人,科学翻译学、应用翻译学创建者。专攻翻译学、汉译语言和汉外对比。主持国家社科项目4项,部级6项,出版学术著译作27部,主编丛书5套,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获第六届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黑龙江省两次“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文化名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议组成员;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学科委员会副主任。  

   

   

Baidu
sogou